一、考试性质
“高职升本科”考试是为选拔北京市高等职业教育应届优秀毕业生进入本科学习而组织的选拔性考试。
二、考试科目 《心理学》
三、适用专业 本课程考试适用于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考生。
四、考试目的 本次考试的目的主要是测试考生在学习与心理学有关的专业课程时是否具有本科学习的能力。
五、考试内容 根据心理学课程大纲的要求,并考虑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实际,特制定本课程考试内容。
这门课程的考核内容包括“学前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两部分,“学前儿童心理学”占80%,“普通心理学”占20%。
下面分别列出“学前儿童心理学”的考核要求和“普通心理学”的考核要求。考核要求中已包含考核知识点,故不再列考核知识点。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考核要求:
第一章 绪论
1.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
2.理解和掌握概念: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关键期、危机期;
3.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4.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第二章 新生儿心理的发生
1.了解新生儿的生理特征;
2.理解“超限抑制(或保护性抑制)”概念;
3.了解新生儿有哪些无条件反射,掌握重要的三种无条件反射;
4.理解和掌握条件反射的出现是心理发生的标志;
5.理解“教育应该从零岁开始”。
第三章 婴儿心理的发展
1.掌握概念:天真活跃反应;
2.了解婴儿的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特点;
3.了解婴儿神经系统兴奋机能和抑制机能发展的特点;
4.理解和掌握四种条件抑制原理;
5.理解和掌握婴儿的学习方式以及怎样利用这些方式对婴儿进行早期教育;
6.了解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7.理解手眼协调动作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8.理解母子交往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第四章 先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1.理解第二信号系统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阶段;
2.理解先学前儿童的实物活动在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3.了解手的灵活动作的发展阶段过程;
4.理解先学前儿童的“爱动”和“闹独立”。
第五章 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1.了解幼儿神经系统发展的特点;
2.理解幼儿脑机能的发展特点,特别是两种信号系统活动发展的特点;
3.了解幼儿有哪些主要的心理特点;
4.理解游戏的心理结构;
5.理解和掌握游戏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第六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1.了解感知觉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2.掌握幼儿的左右方位知觉、形状知觉、时间知觉发展的一般规律;
3.掌握幼儿感知活动的特点;
4.掌握幼儿观察力的特点以及培养方法。
第七章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1.了解注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2.理解儿童有意注意形成的基本过程;
3.掌握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以及怎样利用它们吸引儿童;
4.掌握有意注意受哪些因素影响,应如何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
5.掌握幼儿注意分散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应如何防止。
第八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1.了解为什么要培养幼儿的记忆能力;
2.理解名词:习惯化、客体永久性观念、延迟模仿、幼儿期健忘、记忆回涨现象;
3.了解幼儿记忆的发展有哪些表现;
4.掌握幼儿有哪些主要的记忆策略;
5.理解随着儿童年龄增长,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的效果有扩大的趋势,而词语记忆和形象记忆则有缩小的趋势;
6.掌握幼儿记忆的特点、原因及其培养措施。
第九章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1.了解想象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2.了解幼儿的想象表现在哪些方面;
3.掌握幼儿想象的特点;
4.掌握怎样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想象;
5.理解幼儿的想象有时脱离现实,有时又与现实相混淆的原因。
第十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1.理解概念: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自我中心思维、守恒;
2.、理解动作在思维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3.掌握具体形象思维有哪些主要特点;
4.掌握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5.掌握幼儿掌握概念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如何根据这种方式引导幼儿掌握概念;
6.了解幼儿概念水平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7.了解幼儿判断能力的发展表现是什么;
8.了解幼儿的推理活动有哪些主要特点。
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1.了解言语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2.理解名词:单词句、双词句、事件可能性策略、词序策略、非语言策略、自言自语、游戏言语、问题言语;
3.了解语言获得的理论;
4.掌握儿童语言发展的阶段以及各阶段的语言发展特点;
5.了解造成幼儿口吃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止和矫正幼儿的口吃。
第十二章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1.了解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对其心理发展有什么作用;
2.了解情绪情感理论各派的代表人物;
3.掌握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第十三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1.理解亲子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并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分析亲子交往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2.理解概念:移情、同伴;
3.理解父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4.掌握父母影响儿童的途径;
5.理解同伴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有何重要影响;
6.了解幼儿同伴交往主要存在哪几种类型,
7.了解影响幼儿同伴交往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第十四章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1.了解婴幼儿的气质有哪几种主要类型;
2.掌握幼儿性格有哪些主要特点;
3.掌握应该如何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进行教育;
4.掌握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5.理解为什么成人对幼儿的评价必须客观、公正;
6.了解学前儿童能力各方面的表现与特点。
第十五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1.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
2.掌握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客观因素;
3.理解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主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
4.理解儿童心理发展主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是在活动中实现的。
(二)《普通心理学》的考核要求: 1.理解并掌握感知觉的概念,了解感知觉的种类,理解感觉、知觉的性质及相关的应用;
2.理解注意的概念,了解注意的种类,了解注意的基本品质;
3.理解并掌握记忆的概念和种类,理解有关遗忘的理论;
4.掌握思维、想象、表象的概念和种类,了解思维的过程和形式;
5.理解语言和言语的概念,理解和掌握语言的生理机制,理解和掌握语言的理解问题;
6.掌握动机和需要的概念、分类,了解动机的基本理论以及动机与意志的关系;
7.理解情绪和情感的定义、了解情绪的分类,了解情绪的生理机制问题;
8.掌握能力的概念、种类、结构理论,了解能力测量的基本方法;
9.理解人格、气质、性格的概念,掌握三种人格理论(特质论、类型论、层次论),理解人格的成因。
六、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笔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试卷结构如下:
序号 |
项目名称 |
题数 |
计分 |
计划用时(分钟) |
一 |
名词 |
10 |
30 |
20 |
二 |
填空题 |
15 |
15 |
25 |
三 |
简述题 |
4 |
40 |
50 |
四 |
论述题 |
1 |
15 |
25 |
合计 |
30 |
100分 |
120分钟 |
七、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陈帼眉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
参考书目二:《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